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房立華
地動數據的主動化處置程度是表現一個國度地動科研和業務實力的主要標記。今朝,我國有1300多個測震臺站,天天編目產出的到時和振幅類數據多達上萬條,須要人工來闡明處置。跟著“國度地動烈度速報取預警工程”項目標實行,我國將建成環球范圍最大的地動監測臺網,迫切須要經由過程高新科技創新來實現海量地動觀察數據的主動處置。
2017年,中國地動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取阿里云聯合組織“余震捕獲AI大賽”,相干流動被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正在《Nature》(《自然》)期刊的綜述性論文中大篇幅引見,相干角逐履歷還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度實驗室舉行的“Earthquake prediction(地動預報)”角逐鑒戒。2018年,中國地動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發團隊開端實現人工智能地動數據主動處置,具有了主動處置都城圈區域1.5級以上地動的本領。2019年,研發團隊進步了多種基于深度進修的人工智能檢驗地動要領,完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地動主動編目原型體系研發,開端實現了地動檢驗的齊步驟主動處置。2020年,研發團隊哄騙原型體系,前后離線處置了2011年4月20日蘆山7.0級地動序列、2019年6月17日長寧6.0級地動序列和西昌臺陣和四川地動臺網數據,進一步優化完善了原型體系。2021年,哄騙原型體系最先實時處置西昌臺陣數據,并取得了較好的使用結果。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級和5月22日青海瑪多7.4級地動發生后,為進步地動序列闡發服從,為地動應急、震情趨向研判和科學研究供應高新科技支持,研發團隊赴青海省地動局和云南省地動局安裝原型體系。該體系在線主動處置懲罰地動數目約為人工處置懲罰的3倍,準確拾取率跨越90%,大幅度增加了余震辨認和闡發處置懲罰服從,提升了震后趨向研判的支持才能。今朝,該體系已在四川、云南、新疆、甘肅、河北、內蒙古和福建7個省局試運行。
正在研發算法和實用化體系的與此同時,研發團隊還緊密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換,就關鍵技術開展深入鉆研。2019年7月和2021年5月,組織召開兩次“人工智能取微震檢驗”鉆研會,中國地動局所屬單位、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休斯敦大學、加州大學濱河分校等的近千名專家學者預會交換,強大人工智能地動學的研討部隊,助力我國的地動數據處理向智能化跨越式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