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重慶在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智能裝備集成室,國內首臺3D打印并聯機器人正在打印一個罐子。記者梅雨攝
安裝3D打印頭后,機器人可以自己完成3D打印,包括花瓶、燈罩、易拉罐等產品。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重慶該所宣布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3D打印并聯機器人,實現3D打印。
昨天,在中國科學院重慶在研究院的實驗室里,記者看到機械臂正在一個高約1.8米、長80厘米、寬80厘米的玻璃柜里來回“移動”。在“妙手”之下,一個直徑80 mm、高80mm的單層塑料罐在打印20分鐘后成型。
“這個3D打印并聯機器人主要由并聯組成。機構、3D打印頭、溫度控制設備和軟件系統。其中,并聯連接機構包括機械臂、電機、減速器等部件。該研究所機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鄭斌說,3D打印頭安裝在機械臂前端,先在計算機上建模,再傳輸給機器人。以ABS工程塑料為原料,通過材料的熔化和層層覆蓋,可以打印出不同形狀的塑料制品。
這個機器人和現在可用的3D打印機有什么區別?
“它的手臂規模很大,可以在800毫米范圍內'移動'”,鄭斌介紹,3D打印機只能打印直徑小于100毫米的產品,而機械臂的“活動”范圍很大,可以打印直徑大得多的產品,一次成型打印速度可以達到每秒4厘米。此外,機器人可以完成精度為0.1毫米的3D打印,即誤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
“國外的大型3D打印機,價格在400萬-500萬元,而這個3D打印機器人的成本只有10萬元左右。不過,鄭斌也承認,推廣大規模3D打印機器人還有很多制約因素。
對此,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院長袁家虎介紹,該院已成立3D打印技術研究中心,首期投入約2000萬元購置設備,并引進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段,進行3D打印材料、效率、精度等方面的研發。“例如,目前全球3D打印精度最高可達20微米,我們計劃在兩年內將精度提升至5微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重慶今年年初,研究院開始研發3D打印并聯機器人,已經完全實現軟硬件自主開發。“3D打印機器人可以廣泛應用于輕工業制造。我們正在尋找合作伙伴,以盡快進入市場。”袁家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