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一位脊索瘤患者,成功切除五節段脊柱腫瘤,并采用世界首例3D打印多節段胸腰椎植入物,完成長19 cm的大跨度椎體重建。
患者主刀醫生、3D打印人工椎體研究團隊負責人劉教授表示,3D打印技術生產的人工椎體是根據患者的解剖結構進行重建和固定的。有了這樣一個形狀和功能與人體原有解剖結構相似的人工脊柱,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據了解,過去鈦網常填充自體或異體骨碎片作為椎間支撐設備,但一旦鈦網移位壓迫脊髓,患者就會癱瘓。
據悉,2009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將3D打印技術引入骨科領域。經過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多年的研究和臨床觀察,今年5月6日,全球首個金屬3D打印人體植入物——人工椎體誕生,并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批準,這標志著我國在3D打印植入物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制造將惠及更多患者。產品的國產化也將打破國外產品對高端市場的壟斷,大大降低價格為患者節省了大量醫療費用,對推動整個3D打印產業鏈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注冊的人工椎體產品屬于直接植入人體的三類骨科植入物,是國內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產品。該產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醫生劉和蔡洪河北京艾康易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公司合作開發。該團隊研發的3D打印人工髖關節產品于2015年獲得批準,成為中國第一個由CFDA注冊并批準的3D打印人體植入物,這意味著3D打印植入物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