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程到裝配設備,從操作機器人到3D打印,這樣的場景不僅僅在企業中看到。12月11日,記者從仲愷高新區獲悉,該區許多中小學都開設了科技教育課程,吸引了6000多名學生。
機器人創客室揭牌。
11日上午,在仲愷高新區第三中學的一間教室里,徐銀峰老師和十幾名學生圍著一張軌跡圖,正在講解巡線傳感器的原理。圖上有一條彎曲的白色軌跡。他想教學生如何讓汽車機器人自動沿著軌道行駛。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間教室,你會發現它的特別之處。整個教室地板是藍色的,上面安裝了一個動感的波浪光帶。里面只有九張桌子。桌子上除了電腦,還有各種機器人教材。背墻柜設計成一個小展臺,里面有學生設計組裝的機器人。
徐銀峰介紹,這些機器人有些看起來很像。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很多不同的部分,這取決于學生對這臺機器的設計和理解。每件作品都是學生自己做的。
這是學校最近推出的機器人創客室,學生可以在這里學習編程、機器人相關原理和設備組裝,并與導師和同學一起設計,將一些想法變成物體。有時候老師會訓練學生參加各種機器人比賽,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能力。
在仲愷五中,3D打印創新實驗室也吸引了許多學生,不同形狀的小設計由3D設備打印出來。在陳江五一小學、惠環平南小學等學校,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創客實驗室,試圖將各種奇思妙想變成現實。
作為機器人創客社的老師,徐銀峰明顯感覺到學生們對科技類課程非常感興趣,思維也比以前活躍了。"經常會有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想法。"比如有同學提出給衣服增加加熱的功能,增強衣服的保暖性。他會通過學習基本原理,鼓勵和引導學生設計小發明。
該校副校長魏偉說,學校早就開設了科技教育課,但受限于師資和教學設備,只能指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發明。現在有了機器人創客室,可以設計相對復雜的項目。
最近舉行的惠州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拿了三個小發明參加科技創新項目的比賽,還有科幻繪畫等項目。其中多功能智能臺燈項目獲二等獎,太陽能飛機項目獲三等獎。
6000多名學生接受了科技教育。
據了解,仲愷高新區是惠州市“智慧教育”試點區。高新區教研室電化教育負責人鐘介紹,該區成立了一批創新實驗室,重點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人才,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經在7所中小學建設了機器人工作室或者創客實驗室,很多學校都有手工室。該地區6000多名青少年接受了不同形式的科技創新教育,一大批成為創新能手。
作為國家高新區,仲愷擁有大量的科技企業和技術人才,R&D實力雄厚,這也成為仲愷科技教育的一大資源。學校將邀請企業R&D人員走進校園,為學生講解相關設計知識。
從今年9月份開始,一家從事這方面無人機研究的企業走進仲愷二中,給學生進行無人機科普教育,一學期大概12節課。同時,通過舉辦小型比賽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目前正為明年1月的波羅科普競賽飛行障礙賽做準備。另一家從事機器人培訓的公司機構,為仲愷二小提供免費的機器人知識培訓。此外,這方面的研究還有第三航空無人機研究所。機構我們還合作給學生帶來科技發展的前沿信息,打開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
“這種科技教育是非常需要的,”仲愷第三中學校長翟翟軍說。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科技產品不斷涌現。仲愷的農民工子女很多,尤其是第三中學所在的潼僑鎮,離市區很遠。更需要學生多了解科技知識,多接觸科技產品,不產生知識鴻溝,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鐘透露,接下來高新區將大力推進科技教育,每年在中小學建設1-2個創新功能室,將創新教育延伸到課堂教學。